由於環境污染嚴重,一般深海魚因為是海洋食物鏈的終端,所以汞含量較一般近海魚類及淡水魚類為高,建議少吃為妙。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醫師表示,深海魚一般是指在200公尺以下深海捕捉的魚類,除鯊魚、旗魚、鮪魚、大西洋鱈魚等四種位於食物鏈頂端的大型深海魚,其他如鬼頭刀、土魠魚、馬頭魚、鮟鱇魚等也屬於深海魚,但體型較小,所以汞含量不一定較高。因此,購買深海魚時要慎選。

醫生提醒,若長期、大量食用大型深海魚恐有汞中毒的疑慮。孕婦、青少年與孩童,即應避免食用深海魚。一般民眾一個月最多時2次,每次份量大約半個巴掌大(80g),並且不要吃魚皮及魚內臟。



Tips:

  • 避開食用旗魚、鮪魚、鱈魚、鯊魚等四種大型魚類。除了汞含量可能偏高,且容易蓄積重金屬和戴奧辛。

  • 大型深海魚一個月最多食用2次,請建議均衡攝取各種魚類為宜。

  • 汞具有神經系統毒性,慢性汞中毒易造成記憶力減退、易激動、易怒、失眠、四肢麻木等症狀。

  • 汞也是全身性毒物,可能造成不孕、內分泌異常、心血管疾病、過敏性疾病,甚至孩童發展遲緩等現象。

arrow
arrow

    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