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友人口中知道了『缺鐵性貧血』的這一症狀,因此稍作一下功課

 

何謂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就是因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有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稱之。血色素是一個很重要的蛋白,除了是構成蛋白質之胺基酸外,同時也具有含鐵的特殊物質-『血鐵質』。當身體缺少了鐵,血鐵質不能產生,血色素也就不能生成,因此引發貧血。

我們身體並不能自行製造鐵,必須由食物吸收,而從正常飲食的食物中吸收的鐵是足夠。在正常狀況下體內的鐵質會隨著脫落的上皮細胞在腸道及泌尿道系統中損失,每天約消耗一毫克,因此需每天補充相當於損失的量才能維持鐵質平衡。正常成年男性每天鐵需要量為五到十毫克,女性則為七到二十毫克。

 

鐵質缺乏的原因:

鐵質在體內是可以循環使用的,除非是由不正常管道流失體外,否則是不容易缺乏。因此缺乏的原因分為『吸收不足』與『損失過多』。

吸收不足

1. 鐵質的攝取不足:

A. 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及小孩(因牛奶中含鐵量少)。

B. 極度偏食者導致體重過重者、過輕者。

 

2. 鐵質的吸收不良:

A. 胃酸分泌不足者(包括罹患萎縮性胃炎者,以及長期服用含制酸劑的胃藥者)。

B. 素食者(某些植物來源的鐵的生物可用率約只有2%,肉類來源的鐵的生物可用率約15-20%,母奶來源的鐵的生物可用率達50%)。

C. 大量飲茶及咖啡者。

 

3. 鐵質的需求量大增:

A. 成長中的青少年。

B. 懷孕或哺乳時期的婦女。

C. 運動員。

 

損失過多:

4. 鐵質的流失量太大:

A. 是經血流失過多。

B. 慢性的胃腸道出血(例如痔瘡、腸道癌症等)。

 

 

鐵質缺乏可能造成的症狀:

1. 貧血、容易疲倦,食慾不振。

2. 口腔黏膜發炎,抵抗力差、容易反復感染,舌頭變平滑易痛。

3. 容易吸收環境中的鉛及鎘並中毒。

4. 懷孕婦女可能造成早產或胎兒體重過輕。

5. 手指甲變脆、呈凹陷的匙狀指或變平失去彎度

6. 異食癖:對於不適合當食物的東西產生反常的食慾,如黏土或紙製品,或對吃冰產生異常的癖好,乃缺鐵者的特徵之一。這些症狀在補充鐵之後很快的消失。

7. 甜菜尿:偶而缺鐵者會產生甜菜尿,亦即吃了甜菜解出了紅色的尿。原因是甜菜的色素會被鐵去色,而缺鐵者的這種能力受損,因此色素原封不動的解出來。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治療需先找出缺鐵的原因,單純缺鐵性貧血可以用補充鐵質的方式治療。

由於人體的鐵質必須由食物供應,所以鐵質的來源來自吸收可依照醫師指示服用鐵劑或是從一般食物中攝取,一般動物性所含的鐵質較植物性易吸收,紅色肉類,尤其是牛肉,是很好的鐵質來源。

醣類、胺類、檸檬酸類、維生素C等均可促進鐵的吸收;但磷酸鹽、碳酸鹽、草酸鹽、單寧酸茶葉所含有的一種成分等則會阻礙鐵的吸收。

鐵質吸收主要以小腸的十二指腸為主,且胃酸能幫助鐵吸收,故腸胃道疾病的病人均會有鐵質吸收不足現象,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因此在服用鐵質時能注意以上的情形,提供鐵質易吸收的環境,減少缺鐵性貧血產生。

 

要如何補充鐵質:

1. 富含鐵質的食物:肝臟、牡蠣、大豆、米、燕麥、黑麥、無花果、杏仁、馬鈴薯、肉類(牛、豬、雞、魚)、蛋、全麥麵包、胡蘿蔔、南瓜、乾棗。

2. 菠菜與扁豆雖含鐵量多,但因富含植酸會阻礙鐵的吸收,所以不是理想的補鐵食物。

3. 維他命C可增加植物性鐵的吸收率達3倍,因此建議鐵質與維他命C或果汁一併補充。

4. 茶、咖啡、牛奶會阻礙鐵質的吸收,須與富含鐵的食物分開食用。

5. 空腹補充鐵吸收效果是非空腹食時的二倍。但要注意胃腸道的副作用。

6. 不與鈣一起補充,因鈣會下降鐵的吸收。

 

 

留意生活作息的相互影響:

1. 平日走路或爬樓梯會喘,宜放慢速度,改變姿勢時動作要慢,以減少暈眩現象。

2. 多休息並維持足夠的睡眠,避免過度勞動。

3. 注意大小便顏色,若出現紅色或黑色現象,請盡速就醫。

 

若引發缺鐵性貧血的原因能有效控制,則較易治療,反之若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如經血過多,胃次全切除,腸胃吸收障礙者)不易控制時,則需長期服用鐵劑,補足流失的鐵質。缺鐵可能造成相當多的症狀,但因症狀常不具特異性,因此缺鐵常未被診斷出來。另外,若患者同時罹患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等,也會因缺鐵性貧血而致症狀加重,必須特別小心。若病人缺鐵性貧血找不到原因,必須小心是否潛伏著胃腸道癌症在慢性出血,當進一步進行檢查,早期發現,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貧血 缺鐵 缺鐵性貧血
    全站熱搜

    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